本文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相关信源在文章结尾和文中截图
近日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接连出手,对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和军工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美国媒体更是惊呼,中国此举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那就是禁止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售商品。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以来,已持续数年之久,这场貌似聚焦贸易逆差的争端,实则是两个大国在科技、产业乃至地缘政治领域的全方位博弈。
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一系列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切断其获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渠道,这无疑是中美脱钩的又一次升级,也预示着贸易战正在向科技战加速演变。
针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并未坐以待毙,商务部在8月初祭出重拳,宣布将对美国实施出口管制,限制镓、锗等关键金属材料对美出口,并对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
外交部随后也跟进表态,暂停与美国商务部等机构的合作,中国此番强硬反制,在国际舆论场引发震动。
要理解中国此次出手的深层逻辑,我们首先需要把目光聚焦到三种关键矿产资源:镓、锗、锑,它们虽然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却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命脉所在。
镓是制造半导体芯片和5G通信设备的关键原料,锗则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红外光学领域,锑更是电池、阻燃剂等材料的万金油。
2018至201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镓占美国总进口量的95%,锗更是高达34%,这意味着美国的半导体、通信、军工等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的关键原料。
而这恰恰就是此次中国反制措施的杀手锏所在,一旦中国对美国实施精准打击,限制甚至禁止镓、锗、锑等材料的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势必会遭受重创。
事实上仅在中国宣布加强出口管制的风声传出后,镓、锗、锑的价格就在全球市场出现了暴涨。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这些关键金属材料在全球并没有多少替代供应来源,以锗为例,除中国外,只有俄罗斯、乌克兰等少数国家有少量产出。
而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下,美国能否从这些国家获得稳定供应,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中国此次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还特别针对了美国的军工领域,商务部明确禁止向美方军事用户出口镓、锗、锑等两用物项,并对违规者严惩不贷。
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军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维护,要知道从夜视仪到导弹制导,从雷达系统到卫星通信,美军的高精尖武器无一不依赖于这些关键金属材料。
而中国的卡脖子举措,无疑会让美国的军事优势面临巨大威胁,面对中国祭出的这把利剑,美国一时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商务部和国务院在最初都难以做出回应,白宫更是一度陷入静默,直到隔日美方才匆忙表态,称正在评估中国的管制措施,并将采取必要行动予以回应。
美国的反应让我们看出它对中国在关键领域影响力的严重低估,也凸显出美方在产业链安全方面的脆弱性。
那么这场迟来的觉醒,对中美博弈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双方的较量,又将走向何方?
中国在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对美国长期以来打压中国科技产业的一次迟来的反击。
细数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的种种手段,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人为阻断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循环。
所谓的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更像是美方手中的一张王牌,可以随时祭出,对中国企业实施精准打击。
而这种肆无忌惮的霸凌行径,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感,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就曾批评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也警告,美国的单边制裁行为严重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国政府一再展现出最大程度的克制与理性,我们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用务实行动推动合作共赢,希望以良性竞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
但美方显然没有领会中国的善意,反而变本加厉频频挑衅,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大幅升级对台军售,Kaiyun中国官方入口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决定在出口管制问题上亮剑,一方面这是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必要之举,用实际行动回击美方的无理挑衅。
中国的反制并非针对具体企业或个人,而是遵循出口管制的国际规则,对特定产品和技术实施必要的限制,这与美国动辄长臂管辖,肆意打压他国企业的做法有着本质区别。
同时我们也愿与全球伙伴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有维护自身发展权益、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风险和挑战。
这恰恰触动了某些霸权国家的敏感神经,他们惯于用规则和秩序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习惯了在全球经贸版图中一家独大,因而对中国的崛起本能地感到不安和恐慌。
在出口管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无疑是占据着主动的一方,我们的反制措施,既精准打击了美国的痛点,又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产业链的视角看,中国在镓、锗、锑等关键材料领域的垄断地位,将迫使美国高科技企业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
一些企业或将加速去中国化进程,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地,但这一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且成本高昂,风险不小。
更何况全球化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钩于全球产业链,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想要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完全剔除,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德国、日本、韩国等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都会重新审视其产业政策,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这无疑将加速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一方面全球产业链将更加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产能将获得更加均衡的发展。
另一方面去全球化的趋势或将加剧,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将加速向本土回流。
对美国而言中国在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当头棒喝,无疑将引发其国内对现有对华政策的反思。
从贸易战、科技战到金融战,美国对华全方位遏制的战略,是否真的符合其国家利益?
当然这场博弈远未结束,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仍然保持着领先优势,并将继续利用其技术优势对中国实施卡脖子。
而我国要实现真正的科技自立自强,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方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来遏制对方发展的做法,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理应在合作中求共赢,在竞争中求发展,只有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我国的反制措施,既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也是在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这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网所发布《美媒评中国最新出口管制:中国开创先例,禁止他国向美国出售商品》
证券时报所发布《商务部: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
财联社所发布《商务部加强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 镓、锗、锑等金属有望站上风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发布《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46号 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
本文由:Kaiyun中国,Kaiyun平台官网,Kaiyun官方入口提供